(学生通讯员 李文静 袁欣)在每年的校运会上都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研究生代表队,对于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的他们来说,每年一次的校运会也是他们锻炼自我的最好时机。在第一天校运会结束时,笔者有幸采访到我校硕士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蒋一峰,就校运会及整个本科、硕士学习生涯进行了一系列采访问答。
本科·是初遇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据悉,今年是蒋一峰同学第六年观看校运会,笔者从交谈中了解到,他本科也就读于宜春学院,当笔者谈及为何要选择药学专业时,他内敛而笃定地回答到:“我只是选择了一个自己对其兴趣最大又可以完成救伤治病的理想专业,我热爱它就想把它学的更好。”在本科期间,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塑造自身过硬本领,他向笔者坦言到,由于大四的时候涉及到考研和实习等方面事宜,很遗憾就没有参加那一年的校运会。“大一大二的时候,很有活力,对于院内田径队安排的一些为校运会做准备的训练,我总是能在其中找到乐趣,田径队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给予了我太多感动与温暖。初遇我院田径队,就觉得亲切如家,也想为她争夺荣誉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在他朴实的话语中也感受到了他对于运动的那份热爱与执着。在他所在田径队的队友看来,即使是每天简单的训练,他依旧能完成的很出色,他也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研一·全新的起点与征程
告别大学本科时代,走进研究生学习阶段,蒋一峰告诉笔者,“研究生阶段要忙碌得多,每天奔波于教室、实验室,在学术的道路上紧张、研究课题的焦灼心态,这些都由一根绷紧的弦串联起来了,但在珍惜学习深造机会的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锻炼,备战校运会,不同的是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参加,研一的时候举着代表队的牌子参加校运会开幕式时心情是非常激动和喜悦的。”备战前的那一段时间,每天都能在田径场上看到他的身影。“训练确实很苦也很乏味,但最重要的是学会苦中作乐,还好心里的那份对运动的热爱促使我坚持了下来,那些想要放弃的时刻也都咬牙挺过来了。”他激动地说道,他与很多体育人一样,有着相同的梦想,就更加想在这条路上奋勇向前,他们想让这份希望和梦想的种子在YCU的沃土上生根发芽。
研二·运动和活力都得常新
研究生二年级,是课题实验最多的时候,即使在繁忙的实验中,蒋同学也注意日常的身体锻炼,每天早上六点多的晨跑是他一天中状态最佳的时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长期运动,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活力才能更加持久。我不是为了校运会才有天天训练的想法,在我看来,锻炼是让我保持强健体魄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我会在课题实验和训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两方面上我有着不同的状态。”当笔者问及对训练的看法时,他如是回答道。通过简单的几句话,他深刻传达出了运动使人“常新”这样一条理念。由于长时间伏案翻看文献和久坐于实验台使他的脊柱和颈部都承受了一定的压力,蒋同学每到傍晚时都会在小操场跑两圈再回到宿舍休息。现如今,全民健身的推广与传播,是每一个人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在深耕校园体育文化土壤的同时,也需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研三·在告别中祝福母校
在今年的校运会上,蒋同学只参加了开幕式,这一年,对大家来说是特殊的一年,于他而言,亦是。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他也挤在校园与社会两个完全不同轨道的夹缝中的尴尬位置。“作为一名毕业生,我还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我还有足够的青春与活力驱动着我去学习和深造,让我的未来不再遥不可及,也让我能在社会的这份土壤里扎根生长,未来我要做的便是稳扎稳打,踏实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而对于这个学习与生活了七年的地方,心中也满是不舍,更希望的是母校越来越好,愿她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他坚定地对笔者说道。对于蒋一峰乃至所有毕业生而言,这里既是纪念,也是回顾,留给他们的意义深远。
青春在每一个秋日里绽放,校运的激情也在赛场燃烧,而真正的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改变和提高自身的各项品质的。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每一个沁湖青年都应从自身做起,以第二十一届校运会为契机,加强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到全民运动中,争做时代新青年。